决定考研前,你需要了解这些事儿
作者简介:沙草瓶,毕业于广州大学。喜欢记日记、记录和分析梦境,致力于成为一个童心满满却又理性有能力的人。
从几年前考上研究生开始,身边时不时有人问我考研的相关经验。下面将我的经验和想法,分享给准备考研或正在观望考研的小伙伴,这些想法主要是从一般意义上展开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小伙伴。
一、想想你为何要考研?
研究生,这样的学历身份,似乎对个人而言是极其加分的,所以不管是大三大四的在校学生,还是毕业了已经就业的社会人士,都有不少想考研的。然而,我却发现,不少小伙伴仅仅是跟随了考研浪潮,却没有了解到研究生真正的本质是什么,也不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方法和目标。但是呢,想一想,付出两三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读个硕士,却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会不会感觉很浪费呢?
(一)别为了考研而考研
考研这件事本身就不那么容易,需要花费起码一年的时间来准备。别跟风,别为了考研而考研,见身边的人都在准备,感觉被泼了一碗鸡汤,就也去考研。青壮年的黄金时光宝贵,不可浪费。所谓“研究生”,就是指研究型的学生,是学习比大学专业更深更细内容的学生。如果你没有耐心没有细心,不愿意钻研,那么读研对你来说是十分痛苦的,读研一定要大量阅读、写论文。
(二)由职业目标倒推读研需求
不管你是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在校学生,还是已经工作了的社会人士,如果决定考研与否只能有一个因素,那必为你的学业和职业规划。如果你迷茫,那么要趁早去想想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趁早给自己做好规划,因为除了在某一天你灵光乍现突然像有神明指示一样有了坚定不移的梦想目标之外(基本上这个时刻是难等来的,就算等来也可能是在很多年之后,那时你可能已经浪费了很多年了),不主动去想去找,它就不会来。
所以,你需要规划好自己的读书目标,你对专业的学习,想要更加深入,还是认为仅仅是到目前大学所学即可,对于看文献写论文,你是排斥还是认为可接受?你需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上网查查资料或与师兄姐、老师们交谈,了解下毕业后直接工作和读完研后工作,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可能是怎样的,而哪种方式更是你愿意接受的。
如果是为了学历而读研,你需要知道学历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学历对进事业单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事业机关或有编制的单位无疑是非常看重学历的,学历就是说一不二的门槛;而对进企业重要却没有那么重要,企业更看重你的能力和经验,所以极有可能刚研究生毕业的你,工资和工作了两三年的本科生工资是一样的。
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其倒推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学历水平和知识技能水平,再考虑要不要考研。如果你想进高校做教育工作或做理论科研,那么读研很有必要;如果你只是想当个小顾问,那么学历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相反地,读研这几年的时间,你用来花在实践上,反倒对你将来的工作更有帮助。所以,考不考研,看自己的目标和规划!
(三)趁早考研,趁早上岸
虽然有脱产(即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之分,为不同身份的人提供就读机会和方式,但最好呢,还是在大学毕业之后顺着读研,这时的你心无旁骛,可以一心攻读专业,不须一边工作一边上课做研究,两边的压力施加在你身上,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是非常累的。另外,江湖上有句传言,脱产研究生是导师的亲儿子,在职研究生是充话费送的。但当然,这并不代表在职研究生就学不好,有的人会因为已经工作多年,比直接读研的人更珍惜读书机会,更加积极主动,也学得不错,只是这时候的你,是相当忙碌的。
备考也是一样的,和已经工作了的人相比,在校学生从脑力、体力、注意力上,都更胜一筹,也相对有充足的时间和单纯的环境,让你一心一意地学习、准备。一次考研,最佳准备时长是一年,这个阶段是需要密集学习的,学几页放一下学几页放一下的状态不利于记住内容。
二、如何填报考研志愿?
在决定是否考研的同时,或决定之后,要确定报考院校、专业、报考的形式。小伙伴们可以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院校和专业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论坛、微博、QQ群(在帖子里找或者随便在QQ里搜就能找到考研群了)等方式,了解各院校专业的学习情况、历年招生名额、分数线以及历年真题等。
如果你一心奔着学术深造去,一定要选择特别好的学校,奔着你心中的大牛老师去。尽可能不要跨专业,因为和本专业的同学相比,你备考阶段准备得再好,和读了四年的相比,还是差了些熏陶的,并且,在面试阶段,导师选人还是会倾向于选择本专业的学生的,除非你笔试成绩好到不行,并且在面试阶段给了导师们深刻的印象。尽可能大学一毕业就读研,尽量不要等工作之后再一边上班一边读书,否则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注意力来学习。
如果你只是奔着学历去,那么,可以考虑在职读研,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能企及分数的学校。但在我心中,研究生最纯粹的意义就是去做研究,尽管它也是学历学位的一种,但更希望去读研的小伙伴,是真心想深造的。
另外,硕士有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之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学术型硕士主要偏学术,注重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目标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而专硕则更重实践应用,培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包括法律意识及价值观、法律思维的逻辑与方式、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法律人员的从业素质和从业能力等,目标在于培养学术与职业相结合的人才。对法学生而言,学术型硕士称为法学硕士;专业型硕士成为法律硕士,可区分为法学方向(本科为法学类专业)和非法学方向(本科不为法学类专业)。一般情况下,读法律硕士(法学)的同学,学制是两年,读法律硕士(非法学)的,学制是三年。
三、如何备考
一般来讲,备考需要8个月到一年时间(这个时间是比较充分的,可以保证密集学习完考试科目,也不至于有过多盈余。个别大神6个月甚至更少就可以备考完)。
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为笔试,复试为面试。初试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因此,该年的1月份或上一年的11、12月份就可以开始备考啦。而每年的考纲却往往在10月份左右才出,因此,你可以先参考上一年的考纲,先学习着,再根据该年10月份左右的考纲进行调整。
对法硕考生而言,初试一般共四门要考: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刑法、民法)、综合课(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推荐的复习顺序是外语→专业课→政治。外语的提升是不易的,小伙伴们要着力提升词汇量,做真题,背一些写作模板或句子等等;大概在学了3个月之后,开始复习专业基础课和综合课,尽管笔试看的是全部综合的成绩,但在复试阶段以及导师选择学生阶段,有些导师会看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成绩更高的,更可能被选择;政治是所有科目当中较为简单的,主要靠记忆,因此,太早复习也容易忘记,考前还得再背个几遍,反倒是在10月份左右出了考纲之后,买本考纲来对照学习会更好,靠短时记忆冲击12月的笔试,并且,政治是所有科目中每年考纲变化可能最大的。
有些小伙伴会问,有没有必要去考研机构学习。如果你的预算十分充足,那去考研机构比自己练要更有氛围更有方向得多,当然,你要擦亮眼睛选好机构;如果你的预算并不怎么充足,可以去听听考研机构的试听课,以及一些简单便宜的基础课,包括各大科目往年考纲和今年考试方向预测的内容,或者英语词汇阅读基础课程等,花费少量金钱,明了了道路方向,比自己什么都不清楚要强得多吧。
四、读研生活是怎样的
在我看来,读研生活大致由下列五种情况组成,有的小伙伴的生活可能只是其中一种,但也有小伙伴很好地兼顾了各个方面。
(一)听课、听讲座
在硕士阶段,尤其是第一年级,我们还是要上课的,包括专业课和英语课(到了硕士阶段还可以考CET-6哦,大学没有考过的小伙伴可以趁此机会考取或刷分),且学院里系里常常会邀请各位大牛来讲讲座。这些机会都不容错过。当然,有很多时候你听的讲座并非你的研究方向,可能会觉得很陌生很难懂,很有挫败感,但是没关系,正如我导师说的,就算听不懂对方做的研究,但起码要去听,要知道对方在做什么。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做研究不要完全闭门造车,不要拘泥于自己的方向,其他的方向也是要去了解一下的。
(二)师门组团式学习
和大学时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不同,研究生的学习往往是以专业,或者师门为单位的,你每天见得最多的往往是你的同门师兄弟姐妹,而不是同班同学,有些导师比较勤奋,会把弟子们组起来,给他们一个办公室学习,并定期开学习会;而有的导师是放任型的,比较佛系,或者自己平时比较忙,那么就需要你积极主动去找导师,抓紧能和导师交流的机会,并在平时和同门紧密交流。
(三)看文献搞研究
硕士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看文献搞研究,这关系到你的毕业,也关系到你是否能在期刊上发文章。一般而言,学硕会被要求一定要在期刊上发文,有的学校还要求一定要在核心期刊发;而专硕则因为实践性更强一点,读书的第二年可能要实习,则没有要求一定要在期刊发文章,完成毕业论文即可。做研究和论文一定要花心思花时间,不仅要有通看前人文献的大局思维,还要抱持严谨的态度去抠研究细节……
(四)参加实习
一般而言,专硕都需要进行强制性的专业实习,或者学校分配,或者自己去找单位,这是专硕的理论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体现。但也有不少学硕在入学后,就将一部分时间用于实习上(研究生的课业压力通常比本科要小)。对法科生而言,一般是去律所或法检实习。实习让人在实践当中巩固理论知识,也在实践当中查漏补缺,启发理论学习的方向,更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要知道,不少小伙伴最后就被实习单位留用了!
(五)参加社团
研究生阶段也并非就只有枯燥的实验和文献,还有研究生会、各种社团可以参加。硕士之后,很多人的精力都集中于学业,不那么多参加社团了,但学校里有很多社团其实都可以容纳本科生和研究生。笔者读研时就参加了剧团、模特队、研究生会等等。这些经历,不仅有趣,而且从中拿到的任职证明、获奖证明、实践证明等,对未来的就业而言,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带来一丝迷雾中的光亮!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本文责编 ✎ 帝企鹅
本期编辑 ✎ Ben